惠山泥人:
历史:是无锡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品,至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,2006 年 5 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特点:其泥质细腻柔软,搓而不纹,弯而不断,干而不裂,可塑性佳,适合 “捏塑” 之用。惠山泥人在造型上注重神似、气韵、意象,色彩鲜艳,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气息。最典型的造型是一对可爱的胖娃娃 “阿福”“阿喜”,他们胖墩墩、笑眯眯的可爱形象,深受百姓喜爱,被人们作为求福辟邪之物供奉在家中。此外,还有各种 “手捏戏文” 作品,生动地展现了戏曲场景和人物形象。
无锡精微绣:
历史:于 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特点:是精致微小的双面刺绣,作品往往在很小的画面中,精心勾画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案。刺绣艺人会把一根丝线分到七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,针缩到十分之一,面料密到 200 多目,绣品形神兼备、意趣无穷,因此也被称为 “指尖上的芭蕾”。
无锡留青竹刻:
历史:是竹刻的一种,历史悠久,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特点:因其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而得名。留青竹刻清雅古朴,独具特色,雕刻师利用竹青的天然色泽和纹理,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,在竹子上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景物,构图别致,画面清秀。
紫砂艺术:
历史:宜兴紫砂壶是无锡历史最悠久的民间手工艺之一,也是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绝。紫砂壶最早出现在明代,其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到嘉靖时期的龚春(也称供春)。
特点:紫砂泥具有可塑性好、收缩率小、不粘手、易于成型、便于雕琢加工施艺等优点,成型后无须施釉,外观平整光滑,把玩时间越久越有光泽。紫砂壶的颜色丰富,有朱砂红、枣红、紫铜、海棠红、铁灰铅、葵黄、墨绿、青兰等各种奇丽色彩,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,被赞为 “世间茶具之首”。
锡剧:
历史:是江南地区的重要地方剧种之一,在无锡地区广泛流传。其发展历史悠久,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。
特点:锡剧的唱腔婉转动人,曲调优美,表演细腻,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。锡剧的题材广泛,贴近生活,反映了无锡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。
绘画:无锡在绘画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,有不少优秀的画家和绘画作品。例如,在一些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中,可以欣赏到无锡画家们创作的国画、油画、水彩画等各种类型的绘画作品,这些作品展现了无锡的自然风光、人文景观和社会生活。
雕塑:除了惠山泥人这种具有特色的泥塑艺术之外,无锡还有其他类型的雕塑艺术。在城市的公共空间、公园、广场等地,可以看到一些雕塑作品,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,还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。